“公司研发的‘玄视’电力视觉大模型,在配电网无人机巡检场景中有很好的应用,可以快速分析识别配电网巡视图片中的缺陷信息……”8月20日,在安徽省“人工智能+”场景创新大会暨人工智能产业资本对接大会上,合肥中科类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分享了公司自主研发的大模型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
场景是这场大会的一个关键词。长城战略咨询副总经理黄波发布了《2025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高价值场景报告》,深入分析了智能算力、智能驾驶、智慧医疗等八大热门创新场景。谈及发布这份报告的原因,黄波说:“‘独角兽企业’是最有创新力的企业,研究他们在做什么场景,就可以知道哪些场景是最有价值的。”
在黄波看来,安徽人工智能场景偏“重”、偏工业,这既是特点也是优势。如果能围绕产业升级等开放更多场景,将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很大帮助。
发展“人工智能+”需要全省形成“一盘棋”的强大合力。近年来,安徽全力推进人工智能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和通用智能未来产业培育壮大,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重点布局,全省智能算力由2024年年初800P左右跃升至目前30000P,科大讯飞获近十年人工智能领域首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全省已集聚人工智能规上企业894家、产业链关联企业1.2万家。
会上,亳州、蚌埠、马鞍山等地有关负责人推介区域专项方案。马鞍山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中心主任池本军介绍,该市深入实施底层能力筑基、场景融合攻坚、全面生态构建三大工程,打造若干“人工智能+”示范样板。力争到2027年,人工智能向实体经济和社会服务加速渗透,成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到2030年,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成为省内乃至长三角区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高地。
大会也是一个“政产学研金服用”高效对接的平台。在大会的“人工智能场景金融对接”专场,数十家知名投资机构与省内外优质AI企业进行深度洽谈。
“学院自揭牌成立以来,深度参与全省产融对接活动,作为大会的承办方之一,今天的场景对接环节,也是积极‘牵线搭桥’。”长三角资本市场学院院长张建群介绍,学院把银行、证券、基金等资源都邀请进来,围绕企业实际需求精准匹配,同时发挥学院公益特色,用专业师资提供“接地气”的融资指导,让企业用得上、用得起资本服务,充分体现学院公益平台的真正价值。
“大会是一个交流的平台,可以看到同行先进的经验、做法,现场行业专家的分享,对公司产品形态、服务方式的改进有很大启发。”深圳辰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林告诉记者,安徽近年来在智能制造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迅速,公司目前正在筹备安徽总部的建设工作,希望能在这里找到发展空间。
“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关键在于‘用’,场景数量越多、质量越高,模型才能更好循环、‘越磨越光’。”省科技厅人工智能处四级调研员赵辉表示,举办这场大会就是为了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以产业的人工智能化倒逼人工智能产业化,加快推动全省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记者 鹿嘉惠 实习生 朱欣怡